船员培训: “重”在提高心理素质
2008年12月18日,“振华4号 ”轮船员成功逼退登船海盗的新闻震惊了全世界,该轮船员在面临危险时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心理素质也被业界广为赞叹。但是与这一个案相反的是,近年来由于很多船员心理素质较差,在面对来自工作、疾病、家庭等问题带来的压力时,无法自我调适,严重影响船舶的正常营运和内部的安全稳定。在对这些事件感到痛惜和遗憾之余,船员心理素质问题成为船舶及船员管理工作的焦点摆在我们面前。
船员心理素质现状
最近几年来,各船员管理公司纷纷研究船员心理素质对航海安全产生的影响。客观研究表明,船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比普通人群差,出现心理症状的几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有相当一部分船员,他们在心理症状上会表现为:焦虑、紧张、抑郁、冲动。
导致船员心理素质较差的原因是多样的。一方面,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船员经常面临高强度的日常工作、频繁的船舶检查、单一的人际关系等,却得不到来自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环境艰苦、自然条件恶劣、海上风险频繁等,船员始终处于比较紧张的精神状态。此外,在船时间过长、职业的矛盾心理、职业危机感等因素交互作用,也都在客观上造成了船员群体心理素质较差的现状。
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作为航运企业培训业务的多年从业者,笔者纵观目前所开展的各项船员培训工作,发现船员培训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如下:
招募中忽视船员心理素质的筛选及甄别环节
在船员的招募工作中,船东及船员管理公司非常重视船员的专业素质及语言交流能力,通常会安排严格的面试来对船员素质进行全面考核。但却忽略了对船员性格类型、心理抗压能力、情绪类型等方面的综合考察。一些业务能力强,但是心理素质不过关的船员往往能顺利通过面试并被安排上船,却又无法适应远洋航行中艰苦的环境、单调的工作和人际关系,不能灵活化解压力并顺利完成工作,甚至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
船员心理素质培训缺位现象严重
目前,各种船员培训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提高船员的语言交流能力、业务操作能力,却忽视了船员心理素质方面的相关知识。没有发挥培训对船员健康心智模式、思维方式形成过程中良好的引导作用,也没有授以船员面对压力有效的疏导知识和手段。
船舶领导尚未充分发挥心理辅导作用
作为航行期间的管理人员,船舶领导不仅要确保船舶安全航行,同时应该密切关注船员心理动向,引导船员在航行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而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船舶领导与船员的交流主要在业务技术方面,对船员的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紧张、经济拮据等困难就无法了解,也就无法发现船员情绪波动的深层次原因;另一方面,船舶领导对船员心理素质问题缺乏科学、全面和系统的认识,缺乏必要的心理干预方法,当船员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不能对症下药,缓和船员情绪。
心理素质培训
是培训工作难点
船员心理素质培训是船员培训工作的难点,一方面,相对传统的船员业务培训而言,心理素质培训还缺乏成熟的理论研究和完善的培训体系,至今还处于摸索之中;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影响船员心理素质的原因是多样的,如航海环境、社会关系、自我认知、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形成了心理素质影响因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涉及的知识面更广,相应的要求也更高。从目前船员心理素质培训工作来看,其难点具体体现在:
对船员心理素质准确把握和评价难
正如前文所述,紧张、焦虑、抑郁、冲动是船员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但两者却不能划上等号,尤其是在这些现象出现的初期。心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能及时地被他人发现或者被患者清醒地意识到,因而容易被忽视,这就给船员心理素质的准确把握和评价工作带来了困难,这也导致了很难采取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
惯常培训重要性容易被忽视,出效果难
由于很难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惯常培训就成为船员心理素质培训工作的常用方式,主要为讲授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但由于此类培训缺乏针对性,理论内容多,与实际工作脱节,大多数船员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这种培训的效果比较差,甚至“形同虚设”,从而影响了培训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船员工作局限性大,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对抗措施
船员是以提供海上劳务为工作内容的群体,工作特点就在于流动频繁性,尤其是对远洋船员来说,每年有8-10个月的在船服务时间,加上频繁换班,这些都决定了制度化开展船员心理素质培训所面临的困难。
提高心理素质应成为
船员培训工作研究重点
船员心理素质培训工作确实不容易,但却又是船员培训工作必须跨越的“一道槛”。做好船员心理素质培训工作,切实提高船员心理素质,将是船员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一手抓业务技能培训,一手抓心理素质培训,才能培养出业务能力过强,心理素质过硬的船员,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如何切实提高船员心理素质,笔者以为可以采取的建议有:
健全船员甄别系统,强化心理指标筛选
船员的招募是公司的头一道“关卡”,只有严格船员选拔标准,从严把好船员招生关,才能为船员心理健康水平打好基础。
把好这一关,需要联合海事心理学专家,完善远洋船员面试结构,建立起全面的船员选拔程序。不仅专注于船员的技能水平,更加关注船员的个性特征、人际沟通能力、抗压能力,通过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选择个性特征及专业技能均适合航海要求的船员,从源头上淘汰心理素质不适合远洋航行的候选者,能为船员心理素质的强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较完善的培训体系
要定期开展船员思想状况调研工作,综合研究并分析船员群体特点及其个体的差异性,比如不同的航区、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在船状态、航行时间等因素,建立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有系统地推进和深化船员心理素质培训工作。
要实现培训内容与船舶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针对远洋船员的心理素质现状,量身定制心理课程,通过专业教师讲授,结合船员现身说法,让船员正视心理素质问题,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调节和疏导手段。这样才能引发船员的共鸣,并能在工作中活学活用,长期累积下来必定会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要充分利用船舶信息渠道和资源,实现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实现传统授课、网络课堂、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的结合,克服时间、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巩固培训效果。
着手培养心理辅导专业人员
一方面,在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公司船员资源情况培养一定数量专职辅导人员,让其专注于掌握船员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关心船员,帮助船员摆脱烦恼,重新树立工作的信心和热情。
另一方面,有必要组织船舶领导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培养他们成为掌握心理学知识、疏导方法和干预技能的专业人才,以便在工作中能从心理学角度考虑和处理问题,更好地对船员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做到船员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控制”,最大限度减少源于船员心理问题的不安全因素,确保船舶的安全航行。
来源:中华航运网